评建动态 →
审核评估进行时│⑦数字经济背景下旅游管理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日期:2025-03-19 作者: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旅游管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一、案例简介

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科技已深度融入文旅产业,引领着文旅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阶段迈进。旅游管理学院创新“数字+文旅”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备数字化发展视野、数字化管理智慧及数字化创新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为目标,精准把握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脉搏,引领行业未来。

二、主要做法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数字文旅相关的课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数字营销》等,培养学生数字化专业素养。

  

    强化数字化实践教学:建立数字文旅协同创新中心、数字文旅创新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推进教学创新:鼓励教师利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在线协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强化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实地考察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实践能力;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实施“全员导师”制度: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配备导师,融入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开展小课题研究,为未来深造或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推进产学研合作

建立校企、校际合作机制:与迪士尼、华强集团等数字文旅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辽宁省数字文旅现代产业学院,共同开展文旅人才培养及相关科研工作。

推动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学术知识和实践案例。如依托文化和旅游部、辽宁省科技厅等相关科研项目,与数字文旅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旅游历史地理信息的时空导航应用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学院教学实践中。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跨学科融合:加强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数字化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依托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墨子工坊”、“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等为学生提供与全球学者、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三、改革成效与经验启示

通过实施上述改革措施,旅游管理学院在“数字+文旅”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数字化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院获批建立辽宁省数字文旅现代产业学院,教学改革成果得到认可,学院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探索与实践中,学院逐渐认识到必须以培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方向,将企业经验深度融入学院的本科教育体系,融合新文科与新工科的先进理念,逐步打破教室与市场壁垒,探索创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的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