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动态 →
审核评估进行时│⑪以卓越人才培养引领英语师范教育
日期:2025-03-30 作者: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外国语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53年,英语专业成立于1956年,是东北地区创建时间最早的英语专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级示范性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省百强专业)、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及标志性专业。2017年英语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在辽宁省内乃至全国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三进”教育夯实英语师范人才培养基础

为建立健全“三进”工作背景下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学院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译本为中心,从思政育人与专业育才两个层面入手,依托“理解当代中国”系列多语种教材,组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团队,探索外语专业“三进”课程思政育人实践创新。同时,学院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做优做强“名师培育工程”,精心打造质优、德高的专业教学团队。以“新文科”和“大思政”为引领进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二、“4+1+1”模式构建英语师范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探索出了由“四个专业课程体系”“一个竞赛课程体系”“一个协同育人培养机制”构成的“4+1+1”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四个专业课程体系”是指通过建设“语言能力”“人文知识”“教师教育技能”“教师教育创新实践”四个课程群,以此形成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内容的动态课程体系;“4+1+1”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在坚定学生从教信念、提升师德水平、提高学科素养与教师技能、强化师范生基本功训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旨在全口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把毕业生培养成能够充分反映专业培养水平、用人单位认可、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示范性、应用型人才。

三、“卓越班”提升英语师范人才培养质量

英语专业卓越班的建设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支撑,着力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复合型卓越人才。本专业以“4+1+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竞赛课程体系”为抓手,通过开设包含英语演讲、辩论、师范生技能等竞赛在内的实战课程的“卓越班”,筛选分层培养,着力选拔优质拔尖人才。本专业依托“卓越班”与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机制,以各项影响力大、专业性强的全国专业赛事为依托,将竞赛选拔与卓越培养相融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切实提升创新人才的素质能力,培养引领行业发展、专业素质过硬、社会适应度高的拔尖人才。

四、竞赛文化彰显卓越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成果

本专业实施提质创新计划,进一步完善了竞赛文化,优化卓越英语教师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院组建了演讲、辩论、阅读、写作、翻译、教学等六支竞赛团队,汇聚学院优秀师资力量着力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通过扎实的培训和高强度的训练,各项标志性竞赛获奖学生人次得到显著提升,积极推进了拔尖创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外研社、21世纪杯、中国日报、全国口译大赛、全国教师技能大赛、辽宁省同课异构等赛事中获得了国家级奖项86项,省级奖项300余项,尤其是在外研社阅读比赛中更是取得了国家银奖的好成绩。本专业通过以老带新,薪火相传,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竞赛文化机制。


(外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