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设计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美术与设计学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前身为沈阳师范大学艺术系,2005年正式成立美术与设计学院。学院始终坚持艺术教育国际化发展路线,树立先进办学理念,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追求卓越、服务社会为目标,致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美术人才,全力建设一流现代高等美术学府。学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开展美育助力中小学教育,以竞赛助力创意设计推动国际化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非遗融入课堂,传承文化薪火
美术与设计学院依托非遗文化传承平台,开创非遗文化进课堂教学模式。自2016年3月起,学院承担了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重任,培训内容涵盖剪纸、雕刻、刺绣以及皮影等传统工艺,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十六期培训,累计培训700余位非遗传承人,为全省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树立了标杆。
学院积极推进非遗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系统的课程体系。定期邀请非遗传承大师走进课堂,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践工作坊。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传统工艺,深入学习剪纸、刺绣、陶艺等非遗技艺,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丰富了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设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育浸润校园,艺术赋能成长
学院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独特优势,深入中小学开展美育活动。通过“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组织师生团队走进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和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学院教师团队分赴抚顺、辽阳、本溪、鞍山、朝阳等地,深入6所中小学,为500余名学生授课,以美育浸润课堂,以艺术赋能成长。在“辽宁省中小学美育课堂提升活动”中,学院将丰富的美育资源带入中小学校,持续拓展美育渠道,分享高校优质的美育资源,积极探索建设“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平台”。未来,学院将以“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系列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入推进美育工作,提供针对性和持续性的课程教学支持、美育实践活动指导及校园文化建设帮扶,助力中小学校美育的日常化、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同时,学院将进一步开辟美育新路径,创新美育形式,积极发挥高校在地方美育教育、艺术传播和艺术服务中的作用。依托系列活动,学院不仅推动中小学美育发展,同时也为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交流拓展,视野无限宽广
学院长期致力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与全球知名艺术院校的联系。目前,学院已与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顶尖艺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学习平台。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国际交流学习方面,还包括定期举办的国际艺术交流展览和学术论坛。通过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和工作坊,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艺术发展前沿动态,拓宽学生学术视野。近五年,学院已有四名学生成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海外深造。2023年,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项目制)”,标志着学院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依托该项目,学院师生将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和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学院开展的系列国际交流项目,为师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与设计理念搭建了优质平台,为学生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继续努力,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为目标,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
竞赛激发创意,实践提升能力
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潜能。近五年,我院学生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斩获各类奖项500余项,这些优异成绩不仅展现了学生卓越的设计才华,更体现了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为更好支持学生参与竞赛,学院专门设立了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平台。学院积极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提供必要资源支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通过系统化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设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参与竞赛,学生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在挑战中提升能力,真正实现了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学院将继续坚持以竞赛为抓手,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美术与设计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