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一、历史积淀助力专业发展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始建于1958年,办学历史底蕴深厚,学生培养质量较高,专业在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二位,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生物化学》)。目前学院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辽宁省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生态环保科普基地、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动物学会等8个省级教学、科研、科普平台和组织。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获评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9名教师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生物专委会委员和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20人入选省、市级人才工程项目,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8项。
二、教师教育特色全程打造
本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推进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以中学生物骨干教师为培养目标,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将师范专业认证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依托教师教育学院,通过独具特色的师范大学—教育主管部门—教研机构—基础教育学校(U-G-R-S)合作,构建了“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开展“一训三习”的教育教学实践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三、“三导联动”全方位培育人才
本专业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人才发展目标,结合专业优势和特色,建立与之相契合的培育机制,在原有专业导师制的基础上,实施了本科生班导师制度,最终形成“专业导师+班导师+辅导员”的“三导联动”协同育人机制。“三导联动”机制中班主任、辅导员和班导师各司其职,辅导员疏导学生心理上的困惑;班主任解答学生们专业上的疑问;班导师随时引领学生们专业竞赛,“三导联动”为形成合力,相互补位,助力学生就业成才。所有人才培养工作均依托此机制运行,取得良好效果。
四、“四化”育人提升创新能力
充分挖掘专业特色,紧紧依托学科优势,一方面大力推进创新实践,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社会实践,助力学生专业成长。近五年,我院学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参赛率达100%。2020至2023年,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辽宁省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挑战杯”、辽宁省高校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等竞赛的一、二、三等奖200余项,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
五、高质量党建引领专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定期组织党建活动,使广大教师党员主动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动,持续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