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学院前身系国家级重点中专——辽宁省艺术学校(始建于1959年),2002年并入沈阳师范大学,组建戏剧艺术学院。近年来,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学校总体办学定位基础上,明确提出以服务国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文艺兴辽战略为目标,紧密围绕社会需求,主动对接、服务艺术行业和文化产业,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省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师范类艺术学院。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统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构建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的良好运行机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促进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践行艺术人才培养初心和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实施党建引航工程,结合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艺术惠民等品牌服务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二、坚持产出导向,突出特色,体现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坚持产出导向,通过“跨专业+跨学科”拓展培养的模式,实现“专业能力+通用能力”的双提升。同时,推进“新文科”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践基地”的模式,加速交叉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全新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坚持“双万标准”,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学院以专业“协同、创新、发展”为目标,面向区域发展需求,建设艺术特色领域专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专业,整合优化传统专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精准培育,2019年表演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音乐表演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表演专业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十。同时,表演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排名A层次,舞蹈表演专业排名B+层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排名B层次。
四、坚持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双向赋能
以“融入式”教学和科研为平台,发挥“两个提升”作用,有效促进教学与科研双向赋能。学院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2项、各类省级项目等30项,纵向课题经费达到1070.3万元;决策咨询成果获得省、市主要领导及政府有关决策部门的批示、采纳5项;与企业合作项目十余项并获得经费支持,各专业在国内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136篇。
五、坚持思政融入,建设“一流课程”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推进思政与课程的有机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三三三”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强化政治引领,教师思政能力“三提升”(育德意识、育德能力、育德实效);突出服务功能,人才培养“三具有”(有信念、有情怀、有温度);推进铸魂行动,全员参与“三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统筹实施“金课”上台阶计划、教学竞赛提升计划,引导专业教师提升课程质量。近年来获批省级、校级教学类金课17门,教学竞赛获奖3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虚拟教研室1项等。
六、坚持学生为中心,强化艺术实践培养特色
突出艺术实践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完善“一主线、二课程、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强化课程设置、艺术实践内容与社会需求、岗位要求的深度融合;推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一体两翼”和“四项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推进实践育人。
近三年,各专业学生参与各类演出活动157余场次,在国家、省、市、校等层面各类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竞赛获奖209项,其中一等奖69项,二等奖76项,三等奖64项;持续建设“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与辽宁省教育厅共建3个竞赛平台;获批“大创项目”国家级立项4项、省级立项8项、校级立项80项;荣获“互联网+”“挑战杯”省级、校级竞赛奖项25项。
(戏剧艺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