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教育科学学院拥有教育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师范专业,均为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心理学专业顺利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院坚持实施综合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
一、开展需求调研
学院坚持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向学科领域和行业领域专家发放《培养方案外审评价表》,征求意见和建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邀请教育局领导、中小学实习基地校长和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参加专业建设座谈会,为专业发展献言献策。每年6月初,举办应届毕业生座谈会,听取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上述不同渠道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学院认真剖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持续改进,切实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
二、加强课程建设
学院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将科研思维和学术前沿成果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教学。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慧教学。重视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连续举办“本科生学术年会暨创新创业教育论坛”,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专业课程整体水平提升。
三、重视师资建设
学院大力引进优秀师资,近三年先后从法国里昂卢米埃尔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引进多名优秀青年博士教师,有效充实师资队伍,师资博士比超过90%。大力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校院各类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等。1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获评“辽宁省教学名师”,多名青年教师获省级和校级教学比赛奖励。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
四、强化三全育人
学院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实施“全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为每名大一新生配备一名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在学业、思想等方面给予全程指导。实施“班导师制”,加强班集体建设。实施“院长早餐会”制度,主动了解学生诉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专业教师和实习基地学科教师“双导师”共同指导实习。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多元主体在学生思政教育和学业指导等方面形成育人合力,结出丰硕成果。多名本科生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本科高校学报发表学术论文,部分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名本科生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等标志性竞赛奖励;本科生整体就业率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近三年考研率持续提高,到“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外名校读研的学生逐渐增多。
五、完善质保体系
学院以“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师范类专业认证”“审核评估”为契机,不断优化本科教学管理制度。针对实习过程质量监控薄弱的问题,制定了“实习过程质量反馈单”,进一步强化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与指导。每年举办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究本科教学重要事项,表彰本科生优秀导师和教研标兵。坚持实施学院督学课堂听课制度,了解课堂教学质量,经常性向全院教师传达每周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反馈信息,提出改进建议。经过不断努力,学院目前已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本科教学质量文化,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到持续优化。
(教育科学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