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动态
审核评估进行时|㉔打造一流思政专业 培育新时代大国良师
日期:2025-04-23 作者: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3年设立政治组以来,便开启了潜心育人、强化内涵、不断创新的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之路。2006年,率先成立辽宁省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获批“辽宁省首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一、深化改革,思政课教学创新创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把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学院提出四化四悟的教改新理念,统筹引领思政课建设。遵循问题导向,先后推行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出专题式教学”“一多结合等多种教学新方法。创建三育七化实践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开展光明日报进思政课堂活动,打造主流媒体与高校合作育人的新模式,不断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成就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品牌和特色。先后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示范观摩思政课9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等教学奖励多项,成为省内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广受赞誉。

二、奋楫争先,专业建设国家一流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把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形成了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一是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卓越教师 2.0 计划”为指导,本专业制定了卓越思政教师培养的质量标准,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将青马工程、课程思政巧妙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思政体系当中,突出“思政素质”和“师范技能”培养。二是创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围绕“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意识与思政教育的专业特色、坚持服务需求与成果导向相统一、实施分类指导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创新三原则,本专业构建了适合学生成长需求的特色“2+2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思想增加课堂创新因素,开展学习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三是强化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本专业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能够有效支撑本专业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实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势教学资源的“以研促教工程。四是推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紧密融合,举办“思创融合创业大赛”“聆听创业故事,传承创业精神”“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创新工程”等活动,鼓励师生间师资共育、课程共建、科研共担、资源共享,使思政和双创在教师知识素质结构和学生课程体系中真正融合。五是构建全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思政课教师”作为实践教学主题,本专业构建了课程实践教学、实训室训练、小学期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实践、校外基地实习的“五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全程化”培养。在长期持续推进专业建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现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师范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9年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辽宁省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70年厚积薄发,创新发展,为学院建设奠定了丰富的内涵基础。70年薪火不断,文脉传承,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具备了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影响力,成为宁省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育了大批桃李芬芳,成为思政课大国良师培养的摇篮和基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